首页 - 新闻与讲座 - 新闻

新闻与讲座

2022年度“最受欢迎教师”-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汪阳明老师专访(转自:微信公众号生声不息)

转自2023年3月3日微信公众号生声不息文章,“2022年度“最受欢迎教师”——汪阳明老师专访| SKY · 学术”。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汪阳明老师,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最受欢迎教师”评选中,经过生科院全体同学两轮投票后被评为2022年度“最受欢迎教师。

以下为原文内容: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最受欢迎教师”评选是生科院的年度盛事,由生科院全体同学经过两轮投票,选出自己最尊敬与爱戴的老师。2022年度评选结果已经揭晓,让我们通过专访走近2022年度“最受欢迎教师”——汪阳明老师,听一听老师的心声,感受老师的风采!


1.教师简介

fb4bf05ba50b46c3aaae5209a2fd35a9.png

汪阳明老师,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任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分子医学研究所教授。汪老师的研究领域主要为干细胞和RNA生物学,利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手段,研究结合二代测序、高通量筛选、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内容涵盖干细胞相关生物学过程机制研究,疾病模型和药物靶标研究,以及与基础或应用研究相关的共性新技术开发。面向本科生开设课程《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概论》,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课程《核酸生物学》和《干细胞中的非编码核酸功能及机制研究进展》。



2.Q&A

1、 请问您对获得“最受欢迎教师”这一奖项有何感想?

汪阳明老师:很激动,因为我也是生科院毕业的,收到邮件第一时间就和家里人说了。然后就想,肯定是做对了些什么,让大家投票时想起了我,或者是做了什么让你们觉得我是个好老师。接着又想,我是不是有哪些地方做的还不够好,以后要怎么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2、 您认为生命科学吸引您的地方在哪里?

汪阳明老师:首先是充满未知,充满不确定性,有着非常广泛和不同层次的研究,并且各个层面来说都是似乎才刚刚开始,这是最打动我的地方。然后,这是和我们人类自己的活动,特别是与健康最相关的学科, 通过对细胞通路、分子的研究,也许将真正促进人类本质上的进步。最后就是由于其广度,可以容纳和吸引各种不同性格和风格的人。

3、 我了解到您主要从事非编码小核酸在胚胎干细胞中功能的研究,为什么会选择这个领域呢?

汪阳明老师:我现在实验的重点不在这方面,尤其是非编码小核酸方面做得已经比较少了。当初选择这个领域,是综合了我研究生阶段的研究和一直的兴趣所在,也根据当时朋友的建议,以及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方向来选择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对于非编码小核酸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有很多未知的内容需要探索,还有很多新的手段和工具需要开发,比如筛选和活性监测,或者叫感知。我是十几年前的博士后阶段进入领域就开发了一些筛选工具,解决了一些问题;而活性监测一直到我自己的实验室我还在寻找方法,直到基因编辑工具被发现,才成功找到比较好的切入点。

4、 请您介绍一下您现在的主要研究领域以及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

汪阳明老师:我们目前实验室研究方向集中在RNA生物学和干细胞领域。在RNA方向,我们主要从事工具的开发,特别是感知细胞中RNA表达信息的工具。我们在microRNA上做的比较好,在其他的非编码RNA和mRNA的感知方面正在开发更多工具,还有RNA结合蛋白的一些工具的开发。我们希望用这些分子蕴含的信息去指导基因编辑,或者与合成生物学相结合,用于疾病治疗和基础研究。在干细胞方向,我们目前最感兴趣的是利用干细胞生成的类器官模型去研究人类疾病,并探索干预相关疾病的方案,特别是神经发育和退行性疾病。当然,我们还有一个感兴趣的方向是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的调控机制,特别是不同细胞命运的建立。我们这些研究大多是以过去非编码小核酸在干细胞中的研究和发现为起点,积累知识和工具,慢慢扩张研究领域。

5、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也是目前非常热门的方向,请您谈谈您对这一领域的展望与期待。

汪阳明老师:干细胞和再生领域是国家非常重视的方向,无论是从国家的投入还是丰富的新研究成果来说,都能看出大家对它的期望。这个方向最重要的目标是治病救人,所以对未来的展望就是有更多的干细胞产品、促进再生的药物以及通过体外再造和异种嵌合所产生的器官用于治疗疾病。还有一个就是利用干细胞生成的各种细胞组建成工程化的系统来模拟人类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从而能够用于药物的寻找或者模拟人类疾病的发生过程,来研究致病机制。这个事情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部分摆脱对动物的依赖。另外,不排除会有一些非常意想不到的创新,比如早期对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技术的探索,现在一部分技术被用来防止动物的衰老,也许有一天会被用在人身上,让人返老还童。当然,要实现最终治病救人的目标,我们也非常需要基础的研究和对机制的理解。如果没有基础的机制研究,就没有后来的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发明。

4a2683c7afd14a5a99e90eecedcfb1fe.png

6、 您认为在本科生、研究生阶段,同学们能够做些什么来更好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呢?

汪阳明老师:我非常理解大家的困惑,现在无论是国家还是学校都对同学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学们进入实验室的时间也普遍更早了。在本科生阶段,我想就是多阅读多尝试。通过多种渠道,多了解,比如去实验室问一问。在课程之外,定期读一些顶级的科学杂志,不一定读所有文章,可以看对于不同领域的总结,也许就能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再与国家的需求和自己的长处结合起来。另外,研读一些教科书,仔细地理解,参透书中有意思的问题,并且去读里面的关键原始文献。进入实验室后,还要多提问多试验,在实验室容许的范围内尝试一些自己觉得很聪明、很大胆的想法。到了研究生阶段,在以上多读多问多试的基础上,还要培养能够完成一件事情的能力和毅力,要有始有终。当你完成了一件事情的时候,那种成就感会不断地促使你追逐自己的事业。

7、 您对学科交叉有何看法?

汪阳明老师:我在研究方面用过很多学科交叉的相关知识,其他学科的知识可以加深对生物领域的理解。我觉得学科交叉很酷,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手段。有时候稍微尝试,就能发现很多新的东西,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比如在干细胞领域,有3D打印,器官芯片;在核酸领域,有DNA折纸的技术发明,在未来可能发挥很大的作用。所以要求我们这一代人多学,积极地尝试。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不能为了学科交叉而交叉,还是要以解决问题导向为主。


最后老师想说:

认真地为社会、为国家学习和工作;开心地为自己、为家人生活和玩耍。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FzqXlM0rnsbCGpzSPLhU0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