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介绍:个人简介-李毓龙
李毓龙博士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于2006年获得美国杜克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之后在斯坦福大学进行博士后训练,现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毓龙实验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元通讯的基本结构突触上,在国际上率先开发出新型的可遗传编码的荧光探针,能够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高时空分辨率地检测各种神经递质的释放。以通讯作者身份在Cell、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Methods、Neuron和eLife等期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李毓龙博士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张香桐神经科学青年科学家奖、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创新奖(吴杨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科学探索奖和首届“峰基金”等奖项。相关科研成果入选2018年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2018年中国十大医学科技新闻等。
摘要:人类的大脑由数以十亿计的神经元构成,它们之间绝大多数通过化学突触相互通信,从而控制多种多样的生理功能,例如意识、运动、学习以及记忆。对体内神经调节性分子变化动态的检测对于剖析在不同生理与疾病条件下的大脑调控机制十分重要。在过去数年中,我们以及其他团队开发出了一系列用于检测神经递质的探针,它们是基于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的原理设计的,简称为GRAB (GPCR-activation‒based) 探针。这类探针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以及特异性,同时能够在活体动物中高时空分辨率地对神经调质的动态变化进行成像。本次报告将主要展示我们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对单胺类、核苷酸类、脂类以及神经肽类GRAB探针的开发和研究工作。在这些探针的帮助下,我们在包括睡眠及运动等一系列生理过程中以及癫痫等疾病过程中检测到了神经递质的动态变化,为解析大脑复杂神经环路奠定了方法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