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未来学生

教育

未名筑梦 |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2025年开学典礼教师代表精彩寄语——马雷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2025级新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发言!

7月26号,学院王婧老师向我传达了学院一项任务 - 带领今年新生军训。我纠结半天,作为刚成立实验室的PI,科研任务重,本不该分心;但我还是接受了,作为军训5班领队和2025级7班班主任的身份,和在座最有朝气也最稚嫩的年轻人相处九天(未来可能还有四年)。

这里,要特别感谢学院领导安排了陈良怡、李长辉、席鹏、韩梦迪、程强、朱怀球老师在每日的军训日评会给了7班同学带来精彩纷呈的报告,程和平老师更是为整个工学院本科新生奉献一堂大师演讲。因为未来学院的支持,我获得了工学院(本科生学院)领导的表扬 --- 当然还有每天日评会的“拖堂”。我见证同学们的成长,也和你们一起成长。

昨天我们党支部在B117组织观看了9.3阅兵。7班的同学们应该是在理教208。我感觉有三个关键词“无人机、超远打击、人工智能”。无人机编队、无人舰艇列阵、信息化作战部队,还有那些首次亮相的信息化作战装备,令我心潮澎湃。当然,最特别是那句“打击范围,覆盖全球”!不禁热泪盈眶。

连日来,年轻的学子、国家振奋的仪式,这更让我深感“未来已来”!


接下来,我用三个词来串联下面发言:过去、现在、未来。

先说过去。北大的分子医学研究所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大约都是在2003-2004年(成立)。2020年9月23日,未来技术学院成立,承载了面向未来生命健康的北大使命。我个人跟未来学院结缘于2021年6月和程和平老师在英杰321一次对话 – 我被大科学设施的挑战与愿景深深吸引。20年的8月2日,在科研2号楼123会议室,我受聘担任大设施装置的负责人,开始了四年的“未知拓荒之旅”,四年来,用程院士的话,我们“自带干粮”、“自我奋斗”,克服大大小小已知、未知的困难和问题,终于大设施在3月21日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这四年对我个人而言,是一场人生的大考。回望来时路,更是一场难得的综合了科研、技术和工程管理的全面成长。我也产出了我的一些好工作。我从计算机学科走向交叉学科,从企业思维走向科研思维。更让我兴奋的是,路越走越清晰,我们正走向一个可能引领时代的“数字生命”大方向。


再看现在。今天在座的年轻的脸庞,都是未来技术学院的同学。你们这一代的新同学是如此幸运也是如此挑战。请容我以学院老师的身份给你们“吹嘘”下我们学院:

在未来学院,你们不仅会读书、更会动手实验;

你们不仅会在实验室接触基因编辑、代谢通路、新药筛选与成像技术,更会去学习深度学习、类脑智能和脑机接口;

你们不仅会了解从线粒体、细胞到药物靶点的书本概念,还还可能触及量子成像、数字细胞与跨尺度生命模拟等还没怎么写到课本里的故事;

你们不仅会作为“团伙”去享受大学生活,还会作为”团队”去跨学科协作,建立工程化思维和科技管理的超前理念;

你们不仅要用ChatGPT、Deepseek,可能要造出属于你们的 FutureGPT、FutureSeek!


说到未来。

我羡慕而又嫉妒你们呀!你们所处的时代是技术爆发的时代、更是我们国家亟需技术创新的时代。这样的时代,是一个能够以技术造就英雄的时代,也是属于你们的时代!你们的未来,是未来技术学院的未来,也是北大的未来,更是国家的未来!

然而,从我跌宕起伏的人生看来:

你们的未来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不会总是阳光灿烂的、不会总是岁月静好!

未来,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枯燥的、反复的、混沌的、挫败的,

未来是反复失败的实验,

未来也是人生道路上回过头看那个最差的后悔抉择,

未来是你觉得错过的那段恋情和反复被拒稿的那篇文章,

未来是你的彻夜未眠后的欲哭无泪,

未来是你倾尽全力而一无所得…


然而,恰是预见这份枯燥、挫败和混沌,依然前行,那才是你的勇气带你所见的未来!

在此,我有三点与同学共勉:

第一、未来是自信,未来属于自信的北大人;北大这块比隔壁小的土地拥有神奇的魔力,自信你们将被北大精神所加持;

第二、未来是友情,未来属于善于结伴同行的人。北大最重要的资源是你身旁的人,和你们的导师、师兄师姐做朋友,挑战、学习、超越、帮助、携手、共进;

第三、未来是不惧失败,未来属于敢于跌倒、勇于再起的人;7班第一次班会,我曾对同学们说,fail quickly;拥有自信和友情的你 - 越是快速失败,就是快速成功!

未来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到底,“未来学院”是我们“合伙”的;

我们“合伙”,在未来创造未来!

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我希望你们后浪迭起。当然,我这个前浪也会更加努力,你们恐怕没那么容易把我拍在沙滩上!


谢谢大家!

4H0A4343.JPG


TOP